时间来到1963年,政工元帅罗荣桓的生命走到了尽头。在他弥留之际,紧紧握住妻子的手,留下了两句意味深长的遗言。其中一句坚定地说:“我还要跟着毛主席走下去!”而另一句则是对妻子的嘱托。可是,当中央领导知道这段遗言后,纷纷表达了不同意见,显得颇为反对。究竟罗帅到底说了什么?他的妻子后来又是否完成了他的遗愿?
其实早在抗日战争末期,罗荣桓的身体状况就已开始恶化,但面对战场上胶着紧张的局势,他始终不肯休息,依然坚持指挥前线的战斗。罗帅的病情本不允许他过度劳累,可他仍然坚守岗位,展现出无比的毅力。新中国成立后,事务更加繁重,罗帅的工作负担加重,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。
到了1963年,罗荣桓的身体终究不堪重负,健康急剧恶化。随后他被送进医院,接受全面体检。结果让所有人震惊且难以接受——不仅仅是肾脏出现问题,心脏也出现了严重病变。医生严令他住院治疗。进入医院后,罗帅不愿给医护人员添麻烦,始终积极配合治疗。那时的医疗条件有限,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,没有人工肾这样的先进设备,只能采取保守的透析治疗。面对病痛的折磨,罗荣桓一声不吭,每次治疗结束后都会感激地向医生和护士致谢。
展开剩余78%躺在病床上,他连坐起来都十分困难,但仍咬牙坚持,感谢每一位照顾他的医护人员。看到这一幕,许多医护人员都感动得眼眶湿润。尽管他积极配合治疗,罗帅自己也清楚,身体状况每况愈下。朱老总来看望他时,罗帅笑着说:“老哥哥,这次恐怕没法坚持到底了。”朱老总眼含热泪,鼓励他:“拿出战场上的劲头来,和疾病斗争到底,你一定能好起来!”罗帅那份坚韧不拔的性格让周围人肃然起敬,医生们也惊叹没想到他还能自己坐起身来。用罗帅的话说:“能坐起来就是一次胜利,要是能吃下一顿饭,那就是一场大胜仗!”
同年12月,罗帅的病情突然恶化,甚至陷入昏迷状态。一整天,他有一半时间都在昏迷中度过。某天晚上,他清醒时望着坐在床边的妻子,眼神里满是不舍。他颤抖着伸出手,想抓住妻子的手。妻子林月琴迅速握住他的手,泪眼婆娑。罗帅缓缓吐出心中遗愿:“还有一件事我放心不下。”林月琴问:“说吧。”罗帅叮嘱:“我们住的房子是组织分配的,我死后你们一定要搬出去,不能搞任何特殊待遇。”林月琴含泪答应:“都听你的,绝不搞特殊。”
次日下午,罗帅弥留之际,吐出了最后一句话:“我还要跟着毛主席走!”说完,永远闭上了眼睛。罗帅去世后,林月琴坚持搬离旧居。许多老战友劝她留下,但她坚定地说:“这是老罗生前的遗愿,绝不能搞特殊待遇!”罗帅生前对自己和家人要求严格,从不允许特殊优待。用他的话说:“这一切都是人民的,不能享受特殊待遇!”
对待子女,罗帅同样严苛。儿女们在战争岁月中成长,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。新中国成立后,生活条件虽有所改善,但罗帅依然保持朴素。儿子曾向他要求换顶破旧的帽子,结果被父亲训斥甚至关禁闭,因为罗帅认为那是奢侈。女儿上学路远,司机提出送她去学校,但罗帅断然拒绝:“我罗荣桓的女儿绝不搞特殊!”无论风雨,她都坚持乘公交上下学。
后来发生一件让罗帅大发雷霆的事:他外出开会,回家后得知家人偷偷去看了专场电影。罗帅首次在家中发怒,随即制定严格规定:禁止任何特殊待遇,不允许动用国家资源。随后,他缓缓说道:“我是人民的公仆,要为人民服务!”自此,家人铭记他的教诲,儿女们更是将“为人民服务”铭刻于心。
罗帅去世当晚,毛主席在中南海召集会议时特别提到他。听闻噩耗,主席一时难以置信,感叹道:“他还这么年轻,比我小九岁啊!”会议开始时,主席提议全体默哀三分钟,以表达对罗荣桓同志的哀思。主席深知罗帅的贡献,称赞他“始终如一”,无论战争年代还是治国理政,罗帅都忠诚坚定。主席对他完全信任,简单一句“对党忠诚”便足以证明其品格。罗帅去世后,主席独自闭门沉痛哀悼。
经过商议,最终决定依照任弼时逝世时的仪式流程为罗帅举行追悼会。作为共事多年的老战友,主席虽刚强,却难掩悲伤。某夜辗转难眠,主席写下了《七律·吊罗荣桓》,其中“君今不幸离人世,国有疑难可问谁?”道尽了他对罗帅的深切怀念。
罗帅的遗体告别仪式规模宏大,主席、叶帅、聂帅、刘帅等开国元帅悉数到场,众多老将军也赶来送别。十位元帅中,主席只亲自出席了两位元帅的告别仪式,其中一位便是罗荣桓。自红军时期起,经历无数战争到新中国成立,罗帅始终坚守初心,坚定地跟随主席。面对外界的赞誉,罗帅谦逊地说:“我这一切都是因为毛主席,要不是毛主席的领导,就没有今天的罗荣桓!”
罗帅用一生的行动践行“跟着毛主席走”的誓言,成为主席高度评价的忠诚战友。主席曾称他为“一辈子共事的人”,两人共同走过三十余载风雨岁月。罗帅不仅亲身践行主席的思想,更将这份精神传递给了下一代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腾优配-最安全的配资平台-杭州股票公司排名-股票配资股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