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8日,四川成都市民翟先生向记者反映,他58岁的母亲翟女士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做CT时,因另一患者误入检查室,导致该患者的CT影像被录入他母亲名下,母亲因而被误诊为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”。母亲在服用了约3个月药物后复查,才发现系误诊。
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,目前此事双方尚在协商处置中,医院方已采取改进措施以杜绝此类事情发生,并将尽力推动此事妥善解决。
患者看病被误诊“绝症”
翟先生介绍,今年2月,他的母亲翟女士因肩部摔伤,前往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就诊,经诊断需进行手术,手术前需要进行胸部CT检查。然而令他们意外的是,CT检查结果显示,翟女士肺部出现“双肺间质性纤维化待排”。而半年前她体检时曾做过胸部CT,当时肺部并未发现什么病变。
翟女士出院记录
翟女士2月28日CT报告单
因其他患者误入致CT图像错误
根据翟先生提供的四川省12345热线答复录音显示,翟女士2月28日在医院放射科进行胸部CT检查,因胸部CT扫描错误,导致翟女士的CT图像为他人的CT图像,临床据此诊断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,并给予尼达尼布进行抗纤维化治疗。翟女士于3月14日出院,出院后一直持续服用尼达尼布。6月17日,翟女士再次到该院复查,审核报告的医生在调阅2月28日的胸部CT进行对比时发现两次CT图像不匹配,确认2月28日的胸部CT图像并非患者本人。
翟女士6月17日CT报告单
在四川省12345的答复中,四川省人民医院相关科室对此事的原因也做了梳理。具体原因为,在为翟女士进行胸部CT扫描时呼叫其进入扫描间检查时,排在其后的患者(以下简称B患者)误入扫描间并完成了检查。医师发现错误,为B患者重新检查并上传系统。然而此时设备上翟女士账号下已存在B患者CT结果,且已传至系统,虽然医师用翟女士的账号为翟女士重新检查,但是翟女士账号下有两位患者的CT。由于此前系统已将B患者CT上传系统,导致系统未能自动将翟女士本人的CT上传。最终医生诊断时,翟女士账号下是B患者的CT,故出现错误。
四川省12345的答复录音中,还提到了事后协商处置情况。医院方联系了患者及家属告知事情经过,在和患者沟通后,初步拟定了赔偿方案,双方未能达成一致。后医院为翟女士完成了身体评估检查。录音中提到,医院方表示,“力求通过充分沟通与协商达成双方均认可的解决方案,后续将全力推动问题妥善解决,再次向患方致以最深切的歉意。”
极目新闻(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lly
举报/反馈富腾优配-最安全的配资平台-杭州股票公司排名-股票配资股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